回首頁
永華館 * * *
音樂
舞蹈
戲劇 視覺藝術
講座/研習
節目總表
認識涴莎
場地租借
facebook
YouTube
Google+
Mail
中文

 

 

【涴莎舞蹈創作平台計畫】
 
Wan Sha Dance Platform for Choreographers

░ 2024涴莎編舞工作坊 ░
2024 Wan Sha Workshop for Choreographers
2024/05/08-11
 
 
授課講師┃驫舞劇場 蘇威嘉
 
課程主要分為「自由步肢體開發與應用」及「實作練習」:「自由步肢體開發與應用」為歷經近十年的探索,蘇威嘉從自身創作之自由步系列中,就身體使用與表演方法之美學、邏輯,歸納出多個練習篇章,以軌跡、形狀與質地做為技法核心,從理性科學及感性聯想的方式深入琢磨身體運作及心思意念想對於舞蹈的影響之分享。「實作練習」則是以身體、行動、舞蹈為基底,搭配不同模式的創作起點練習、分享、觀察,整理與確立自身所想所感,乃至學員自身現階段對於舞蹈美學與信念的建構。
 
 
 
░ 2024涴莎舞蹈創作平台演出 ░
Wan Sha Dance Platform for Choreographers Performance
2024/10/19-20
 
 
涴莎舞蹈創作平台是編舞者的練兵場,讓天馬行空的創作概念落地成為一幕又一幕精彩的舞台呈現。今年的六首創作中,有的將長髮與高跟鞋的女性身體化為自我深掘的強大利器、也有將每一寸肌肉都用上,來雕琢漩渦裡的強勁與溫柔、也有深刨肢體與情緒的關聯,讓演出的身體擁有強大的存在感、還有充滿戲劇張力,在瘋癲中戳進人心的時刻、另一首裡的雙人技巧純熟但卻在不知不覺中戲謔了身體與文字的關係,也有對於自身充滿困惑,找不同身體來企圖撞擊出燃原的火種。
 
創作者觀察自己,觀察社會,在瞬息萬變的當代氛圍裡去回應焦慮、困惑與不安。縱然眼前迷霧重重,但在舞動的時刻,因觸碰到了深層的自己而獲得安慰。這場演出是涴莎藝術的邀請,讓我們一起坐在觀眾席,透過一場演出,去陪伴與欣賞他們長期創作時所滋養出的美麗靈魂。
 
 
編 舞┃曾淯婷
台中人,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現為當代創作、表演藝術、舞蹈教師與動作指導的自由接案者。以舞蹈創作為專業。在表演中,探索純肢體以及跨領域與舞蹈的結合。透過舞蹈為媒介,從劇場到聲響音樂結合、新科技、沈浸式演出...等。致力於擴展藝術表現的可能性,並在不同領域間創造出獨特的交流與融合。
 
 
代表作品┃
•Lab X NTT台中歌劇院青年創作工作室: 新媒舞蹈跨域計畫/ Embodying, [編舞/舞者]
•Dance Now Asia: Showcase台北中山堂 / 獨舞: Something Holy, [編舞/舞者]
 
 
演出經驗┃
•Olé Khamchanla: KHAM Company/艸雨田委託創作: Proximities
•默島進行曲: 何曉玫舞團MeimageDance
•聲響藝術節/逆斷口: NTT x C-LAB葉于瑄、鄭道元、蕭育禮
•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極樂世界:凃力元
•VR巴黎舞會/驚喜製造Le Bal de Paris: Blanca Li
•嘉義新舞風/Tomato: 周寬柔
•雲門創計畫/㒩 Luŏ: 莊博翔
 
 
《荒市花》
生活與時間的重壓逐漸壓垮她的骨髓、關節的變形與內在的壓抑,當她無法再承受現實轉化為野獸般的存在。
 
最後一朵荒市花,在生活下最美好與脆弱的瞬間,變形、抵達內心深處的解脫與重生。
 
 
❍舞  者:曾淯婷
❍道具協作:倉庫花園
 

 
編 舞│林乘寬
從事馬戲、當代舞、街舞已長達14年,從小學習芭蕾舞與民俗舞,十歲北漂台北學習傳統特技,高中時接觸到法國當代馬戲深受啟發,開啟創作之路,在學期間曾創作出『愚蠢的傢伙』、『旅者引領』、『寧心忍氣』皆獲得金獎大賽冠軍,高中畢業後開始學Breaking,將街舞元素融入個人當代作品中,進入業界後編創『左右』獲得翃舞製作漂鳥舞蹈平台獎項,於隔年發表了『人生三部曲-駱駝時代』,期間也參與『圓劇團』研究台灣民間科儀弄饒、宋金陣、牛犁歌陣、高蹺陣,發展出『悲傷的曼波』與『手路』入圍台新藝術獎,曾與李小平、方意如、林正宗、林源上、林素連、林廷緒、許芳宜、黃懷德、Johan Swartvagher、jérôme thomas等多位編舞家與導演合作(按筆畫排序)。
  
 
《人生三部曲─獅子時代》
在經歷駱駝忍辱負重的學習階段,不甘處於現狀,想從不斷被命令、壓迫、支配的迴圈逃脫出來,逐漸邁向獅子能夠整理、解釋、主導的過程,在邁向獅子的過程中,會有許多不適及衝擊,如何在遇到需要合作時,用不同於打壓的形式去引導,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並帶著十足的誠意展現獨特的視角與深刻的反思。
 
接受過去駱駝的自己,允許自己失敗放過自己,與曾經的競爭對手和前輩們變成朋友,擺脫過往的重擔,迎接未來的光明,開啟全新的旅程
 
 
❍舞  者:鄭昌維、李健偉
❍音樂設計:林郁鎧
 

 
編 舞│魯直葳
1999年生於台北,熱愛旅行與海,近年關注性別議題與親密關係。
 
目前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主修舞蹈創作。大學畢業於電影創作學系,主修鏡頭表演,輔修舞蹈系。學習背景廣泛地接觸劇場表演、繪畫、合唱⋯⋯等不同形式的藝術領域,培養了多元開放的思考及創作觀點,同時擁有舞者、演員、創作者的身份。演出及作品在影像、戲劇、舞蹈、行為藝術之間游移與轉換,並積極探索跨域作品的可能性。
 
曾獲2023年菁霖美國舞蹈節獎學金赴美進修,演出ICR國際駐村編舞家作品《ARTissue:4》;2022年獲三十創作沙龍補助發表舞蹈影像作品《Rose Windows》,同年受邀參與台灣酷兒藝術節創作作品《自畫像》、並於艋舺國際舞蹈節演出《愛的語言_DearYou》,曾參與兩廳院青銀共創計劃、台大藝術季、綠島人權藝術季、台北藝穗節、北藝大年度展、NBD創作計劃⋯⋯等相關演出。
 
 
《Who made the characters of women?》
Character一詞具有性格、角色、文字、品質等多重涵義。
 
性別平權推動演變至今,在台灣看似多元平等的社會中,歧視和厭女卻還是無所不在,有一些特定的思想概念,似乎已經成為我們根深蒂固的文化觀念,許多對於女性的壓迫與期待,更是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以至於根本沒有意識到的。然而,在思考性別議題的同時,除了一昧的抨擊、指責,或向觀者說教之外,是否還有更多的空間與可能?
 
在這次的創作中,從漢字作為切入點,透過語言與身體,以及表演者的自身經驗作為發展元素,希望能夠觸及生活中那些理所當然或不容置疑的看法與觀念;志不在批判或劃分是非對錯,而是讓它能夠被意識到,進而讓對話發生。假設觀眾在觀看這個作品的某個片刻,感到疑惑、不安、動搖,也許那正是光能照進來的裂縫,我們就一起從那裡開始談起。
 
 
❍創作暨表演者:魯直葳
❍表演者:郭研華
❍特別感謝:陳祈安、呂紹可
 

 
編 舞│賴玟芳
畢業於高雄左營高中舞蹈班、臺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現為小事製作團員,持續舞蹈創作和自由接案演出中!
 
期待用「戀愛腦系編舞家」這個標題,持續創作出與生命歷程相關的作品。
 
2019年代表台北市立大學碩班前往北京舞蹈學會參與《雲端之上》國際交流、參與新加坡《春到河畔》新年演出,2020~2023年接案合作過的團隊和舞蹈創作者包含:小事製作、丞舞製作、許程崴製作舞團、唐美雲歌仔戲團、躍演劇團、莎妹劇團、創造焦點、仁山仁海藝想堂、O劇團、人米犬頁、張逸軍、羅立安、劉俊德、黃曉暄、魔術師王重元...等等。
 
 
歷年創作┃
2015年《女聲電台》
2016年《Genesis》
2020年《依附.她》
2022年《透明》、《月來越_ _》
2023年《身體是水,你是岸?》、《三行策》
 
 
《洄流之境》
《洄流之境》是玟芳於2023年啟動《身體是水》系列的第2號作品,從1號作品探索「親密關係」的《身體是水,你是岸?》作品問世後,繼續使用「身體像水」的意象作為動作發展核心,並結合自身生命現狀發生的事件與感受為作品敘事結構。
 
沈入水底,浸入無人之境⋯⋯回憶刻畫出現在自己的每一個回憶碎片,一道一道的痕跡,尋著想靠岸的念想,慢慢形成一個漩渦。站立其中的我⋯⋯現在、過去、未來,湧動成一首屬於自己的情歌。
 
 
❍舞  者:賴玟芳
❍音樂設計:劉子齊
❍口白共創:葉信威
 

 
編 舞│林蔓葶
來自高雄,在當代舞蹈與街舞之間穿梭,並持續找尋獨有的身體語彙。近幾年專攻高跟鞋舞,並且致力於高跟鞋舞蹈教學,嘗試找尋流行舞蹈在當代劇場的可能。
 
這次的獨舞作品從女性姿態出發,探索高跟鞋帶給身體的新動力,期待創造出更寬廣的女性身體風景。
 
過去重要展演經歷:《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2024劇場重製版擔任舞者、2022-2024《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戶外版舞者、2023《小馬尾》共創舞者。
 
 
《直到膨脹的另一端》
女人的姿態千變萬化,而美的樣子也是如此變化多端,然而在美的邊緣,悄然潛伏著裂痕。《直到膨脹的另一端》是一場對女性姿態的細緻吟唱,當自溺的膨脹達至極限,曾經的優雅是否會瞬間瓦解,化為不堪的痕跡?在那吸引的光環背後,我們是否足夠勇敢面對美的真實?
 
 
❍舞  者:林蔓葶
❍創作陪伴:周書毅
❍音樂設計:鄭乃銓
 

 
編 舞│劉俊德
臺灣高雄人,射手座,自由接案表演藝術工作者。
 
高中學習戲劇,大學畢業於臺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18歲參加兩廳院「ET搞革命」,於實驗劇場發表人生第一部自編自跳作品《革命》,開啟創作之路。2019年獲雲門創計畫獎助,2021首次獲得國藝會個人常態創作贊助。創作之路持續至今,同時也熱忠於表演,並積極與其他藝術家合作,橫跨戲劇、舞蹈、音樂劇等藝術領域。持續從事創作與表演是現在人生的重要目標。
 
除了藝術創作與表演之外,同時也書寫表演藝術評論文章、插畫等藝術相關工作。文字工作曾發表於國藝會線上誌、國家兩廳院學習推廣觀點文章、表演藝術評論台、PAR表演藝術雜誌等平台。
 
 
《野餐》
 
 
❍創作暨演出:劉俊德
❍共同創作暨演出:牛筱晴
❍本作品前期發展計畫「陰性傳達與身體表現」受國藝會常態贊助支持。
 

  
░ 2023涴莎舞蹈創作平台演出 
2023 Wan Sha Dance Platform for Choreographers
2023/10/7-8
 
 
舞蹈之所以吸引人,是在那充滿抽象的動作語彙之間卻能夠讓觀者真實感受到那清晰的存在,又或是充滿各種不同的奇想。而實際進到排練場跟舞者工作時,才更加體會到舞蹈裡的大千世界,就像手工藝師傅一樣一針一線,一點一點的雕琢出來。有時編舞者會為了一個蹲下該快該慢,該溫柔還是該粗壯斟酌良久。有時更甚至專注在同樣是溫柔的蹲下,應該是哪一種的溫柔,應該要等多久再蹲。舞者的身體就是藝術品,去努力雕琢出那最適切的展現,用盡所有的可能讓這副身軀能在舞臺上展現那份美好。 
 
涴莎舞蹈創作平台冀希成為年輕創作者的練兵場,持續上述舞蹈裡最純粹的方式,專注在身體語彙以及動作質感上的探索,去回應藝術家自身所關注的主題。舞臺上青年編舞家們經歷將近半年的琢磨,不斷打破自己又重來,只為了讓自己的作品近乎完美。那樣時而近身編舞,時而退出來當個觀眾審視自己的作品,來往反覆就像是在畫素描般,塗塗改改,滿腦的思路就都呈現在如畫布般的舞者身上了。今年的作品非常獨特,每個人的作品都在回應自身的生命歷程,但所關心的面向以及所採取的行動又充滿個人的特殊性。有時可以欣賞動作細節裡的輕柔靈動或是精準乾淨;有時也可以拉遠看著整體舞臺的流動氛圍或是舞者當下的表演狀態;又或者你可以揣摩雙人之間的若即若離、送往迎來。或是將舞臺上的物件想像成具有觸覺感受和表演者相互依存,也可以感覺劇場內的聲響與舞蹈之間的相互輝映。 
 
而我們將這些思索,毫無保留地製成舞蹈藝術,呈現在舞臺上,期待能勾起觀眾席你們的興趣,讓每年的平台時節都成為我們能再次相會談舞蹈的時節。歡迎大家演後留下來跟創作者交流,用真實的感受回應給他們,讓我們回到藝術的美好。
 
 
 
編 舞吳凱文
來自桃園,自由藝術工作者,喜歡散步,喜愛文字。Breaking、當代舞蹈表演者、創作者。大學時期接觸Breaking,參與各種街舞賽事與演出,後接觸當代舞,以舞蹈肢體語彙為根基,跨域參與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近年參與歌劇、舞蹈劇場、環境劇場、沉浸式劇場、參與式劇場、錄像藝術、行為藝術、實驗藝術、臨場藝術等。
個人創作多聚焦在非劇場空間進行現地創作,試圖借此尋找純粹的身體語彙,嘗試挖掘不同個體的本質,找到身體裡的故事性。
 
 
《意識之後》
當身體有自己的意識
當意識有自己的意識
如厄夜日日纏身的
蠶食並鯨吞著
眼前一切還是日常
而腦袋的聲音一直重複
「——————@#?$a8@/&-,?!——」
這是一個故事,一個過往共同的生命經驗——身心分離,既私密也普世;人在極度的壓力或苦痛之中,會是什麼模樣?當意識被剝離了肉體,那還是「人」嗎?
意識之後,是什麼樣子?又會走向哪裡……
 
 
❍舞者暨共創:薛詒云
❍音樂:“StudySounds” from Study Sounds Alpha Waves、“I'm Not Human at All” by Sleep Party People / Brian Batz from Sleep Party People
 

 
編 舞陳俞臻
台北人,創作者、表演者、看嘸舞蹈劇場團員以及舞蹈老師,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七年一貫制。擅長運用現代舞及當代舞作為表演及創作方式。目前關注性別平等、身體自主權及女性主義等議題,創作途徑以肢體表達為主,從個人的身體經驗出發,探究自我與群體之間的社會現象,並建構出舞蹈性的身體語彙。企圖從自身長期的舞蹈訓練裡,探尋潛藏在身體經驗中的政治議題。
個人創作作品曾展演於舞蹈南方、馬德里Certamen編舞平台和身體聚會所。此外,曾與許芳宜、蘇品文、董怡芬、鄭伊雯、譚惠貞、王珩等多位藝術家合作並擔任專案舞者。
 
 
《這樣好看嗎?》
心裡總會不自覺地詢問自己,
出門前問、發文前問、與人見面前再問。
身為女「人」,我想問
我們該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樣子呢?
 
 
❍舞 者:陳俞臻、姜禹慈
❍音樂:“Thought Dealer” by AADJA、“Let’s Get Lost” by Chet Baker
❍特別感謝:新藝向玩藝所、跨域性別研究小組、徐翊傑
 

 
編 舞賴玟芳
左營高中舞蹈班畢業、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畢業,現為自由接案舞者。
水象天蠍座,出生於屏東市,臺灣最南端的市中心。乖巧、科班生是貼在我身上的標籤,可內心不願只有這樣!自由接案的日子,與不同專長的團隊合作交流,期待能找到自己滿意的那個「我」。
2019年代表台北市立大學碩班前往北京舞蹈學會參與《雲端之上》國際交流、參與新加坡《春到河畔》新年演出,2020~2023年接案合作過的團隊和舞蹈創作者包含:小事製作、丞舞製作、許程崴製作舞團、唐美雲歌仔戲團、躍演劇團、莎妹劇團、創造焦點、仁山仁海藝想堂、O劇團、虎刺梅、張逸軍、羅立安、劉俊德、黃曉暄、魔術師王重元…等等。
 
 
歷年創作
2015年 《女聲電台》
2016年《Genesis》
2020年《依附.她》
2022年《透明》、《月來越_ _》
 
 
《身體是水,你是岸》
「我是水,你是岸⋯⋯」
水是自由,是柔軟;
是廣闊如海的無垠,渺小如淚水的瞬下。
岸是穩定,是堅固;
是遠看平靜安全,近看才知曉;
腳下所至是斷崖的危命,還是沙岸的舒心。
倘若水的存在,賦予了岸的名;
那我願成為那永不退去的流,
完整你命中的意義。
找岸、上岸,又回到水裡;
在相似的迴圈裡游著,
逐漸清晰顯影出的自己與彼岸的風景;
在失敗與誤判的風暴襲來後,
隨著質疑與混亂的思緒沖刷著⋯⋯
模糊了踩在水與岸臨界線的我。 
「我該上岸嗎?還是回到水了?」
 
 
❍舞 者:賴玟芳、鄭馨維
❍音樂設計:劉子齊
 

 
編 舞王育羚
2020與夥伴共創舞作《虎刺梅》於台北藝穗節出道發表,現為人米犬頁製作Pudgala Body&Sound Production藝術總監暨編創。過往多以獨立創作者、表演者身分持續耕耘學習,自身作品多著力於環境劇場,以「儀式性繪畫舞蹈」為主要研究內容,身分跨足戲劇、舞蹈、當代馬戲、影視、演唱會、時裝周、裝置藝術等各領域。
 
2022獲選臺東藝穗節演出徵選,擔任《虎刺梅x鹿野神社》製作、編創及演出;2022女子馬戲平台個人創作《優雅的野獸》、2021艋舺國際舞蹈節《驁鹿》、2020《侘寂》、《虎刺梅》優人神鼓老泉山現地創作計畫、信義誠品會員之夜、臺北藝穗節等,過去曾擔任人力飛行劇團、0471肢體劇場、河床劇團、許芳宜電影等專案表演者。
 
 
《萬物本性 不生不滅》 
本性非先天地而生,亦非後天地而生
不斷轉動的世界
維持生物本性的生命節奏 
無形之絲的意識向外生長、探索
尋找本性與萬物之靈間的頻率
產出的共鳴動盪
滋養軀殼肉身的茁壯
觸碰、感受、接收、連結
在後天地萬物間產生微小的網絡
生寂氣息窸窣的聲音,於輪迴之間
踏實穩固 築起非人之本與萬物連結
萬物本性 不生不滅。
 
 
❍舞 者:王育羚
❍音樂聲音協力、共創:柯泓宇、陳思潔
❍音樂協力:劉子齊
 

 
編 舞黃彥霖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七年一貫制畢業。
 
從小同時接受韻律體操和舞蹈訓練的學習背景,身體有著深厚的基礎和特殊技術訓練軌跡。自2012年十八歲開始與國內外藝術家合作及巡迴演出,包含:黃翊《墨》、古舞團《濱河秋日》、《夷希微的凝視》、蘇威嘉《自由步》、白先勇《孽子》、傑宏•貝爾《歡聚今宵》、驫舞劇場《速度》、Gerald Casel《Fluster》、島崎徹《Patch work》、水野多麻紀《友》、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勇者》、周書毅《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
 
舞蹈創作近年從純肢體、精神議題、與狗共舞探究發展,透過舞蹈將自身深刻與病共存、與狗共生轉化為現階段的藝術作品及人生紀錄,期待給予觀眾、社會回饋影響。《李斯特超技練習曲》在黃翊工作室藝術家扶植計畫、國藝會、New Steps創作平台、雲門創計畫獎助下創作。菁霖基金會補助《即使落雪融化,落下的竹子也會升起。》舞蹈影像作品階段創作計畫以及赴韓國參加首爾國際舞蹈大賽總決賽。2022人尹合作社⻘年創作計畫「Dogs」狗狗劇場:《Adline & Kody》。2019羅曼菲舞蹈獎助金赴北京陶身體劇場觀摩。2016美國舞蹈節全額獎學金。2015-2020《Movement moment》系列作品獲得多項獎項、獎助支持及演出交流機會。
 
 
《李斯特超技練習曲〈馬采巴〉》  
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 15歲就發願以二十四個大小調,寫出四十八首睥睨古今、空前絕後的練習曲。雖然最後僅完成十二首。但26歲他提升重寫原來的十二首曲目,41歲他三改同樣的十二首曲目,成為我們今天廣為人知的《李斯特超技練習曲》。
 
編舞者黃彥霖自幼在臺灣接受紮實而多元的舞蹈訓練,身體的控制收放自如,但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尚未完全發揮到極致。因此,她想效法李斯特在樂理上的努力,從人體的基本九大關節活動變化,去尋找舞蹈細節和更多的可能性。她在探索自己的過程中,除了透過編舞、舞蹈表演和教授舞蹈之外,更潛心研究音樂解析,並藉此逐漸發展出屬於「黃彥霖」的舞蹈風格。
 
 
❍舞 者:黃彥霖
❍音樂:Liszt-Transcendental Étude, S. 139: No. 4, Mazeppa (Presto) from Nodame Cantabile In Europe (Taiwan Version)
 

 
編 舞│彭梓宜
高雄人,畢業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現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日間碩士班。
 
2017-2022加入種子舞團,多次跟隨舞團巡演於國內外各地,演出作品包含《低著的世界-視•限》、《浮根-共躰》、《那面墻》等…。擔任職業舞者期間發覺到自身的不足,便於2022重返校園進修,在2023演出編舞家姚淑芬作品《德布西與拉威爾的夢與畫》,持續探索身體的可能性並積極投入編創。
 
作品《然後我就離開了》、《Cut》曾發表於:滯留島舞蹈劇場、種子舞團。
 
 
《微末》
人際間的虛實飄渺,轉瞬即變化萬千。徘徊在這撲朔不定的臨界點兩側,猶如佇立在一桿秤的兩端。人們不斷的「給予」、不斷的「承接」,在疏而不遠間試探那微末的平衡。
 
此作品探索人際關係的微妙虛實,舞者透過肢體詮釋交流,猶如現實社會人際互動。雙人技巧展現依靠與跟隨,交錯走位創造流動,輕碰按壓皆是信息。「主動」對他人來說是施加壓力還是釋出善意,如何「承接」更是決定這段關係往何處發展,試圖在兩條平行線上取得交點。
 
舞者間沒有主從,彼此平等且重要。兩位舞者的動作呈現人際關係的變化與共振。在意念驅使下舞動的肢體,反而更能表達內心那份最真實的想法,觀者亦是如此,肢體的詮釋雖然不像語言那麼具象,但某些情況下這份抽象反而更容易理解。透過肢體的反覆試探、力度的感知、頻率的共振,在手足來回游移間逐漸摸索出彼此的協調與默契。舞者忽遠忽近的互動,正如同現實社會人與人的關係一般,親而不密,反覆迴盪。
 
 
❍舞 者:王嬿筑、陳奕心
❍音樂、聲響設計:陳以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