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永華館 * * *
音樂
舞蹈
戲劇 視覺藝術
講座/研習
節目總表
認識涴莎
場地租借
facebook
YouTube
Google+
Mail
中文

 

 

馮啟欣中提琴獨奏會 Chi-Hsin Feng Viola Recital

23 Jun 2017 19:30

涴莎永華館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作品33,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為大提琴與小型樂隊所寫的單樂章交響作品,創作於1876年,是為他的好友,德國大提琴家費森海根而寫成的,並於1877年11月30日由魯賓斯坦指揮樂團於莫斯科音樂學院進行了首演。

柴可夫斯基嘗試在這首作品中,表現了他最喜愛的作曲家─莫扎特的敬意。他儘量把樂曲寫得較為輕巧而簡潔,追求古典時期初期的不花巧式寫作風格,這正好如18世紀初期所興起一稱為「洛可可」的藝術風格不謀而合,柴可夫斯基便借用了「洛可可」這個意念,作為他樂曲標題的精髓之處。

布魯赫(Max Bruch, 1838-1920)是德國作曲家與指揮,曾創作兩百餘首。《羅曼史》出版於1911年,和「小提琴與鋼琴」的改編版同時出版。這首樂曲由中提琴擔任主奏,樂團(鋼琴)擔任伴奏,旋律在抒情中依然甚富戲劇張力,其穿插於二分拍子間的三連音,賦予音樂神秘推力,且與伴奏有關係緊密的對話,兩者相合無間。樂曲中段快速向上炫技式的琶音之後,再度回歸樂曲開頭時的主題,並結束於極弱的高音上,留給聽者無限遐想空間。

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 1895-1963)是德國作曲家、中小提琴演奏演奏家、音樂理論家,也從事教學及指揮工作。他的作品11、編號4的「為中提琴和鋼琴奏鳴曲」完成於1919年。這首樂曲由三個沒有間斷的樂章組成,分別為「幻想曲」、「變奏曲」和奏鳴曲式的「終樂章」。音樂流露浪漫樂派後期及印象樂派的特色。第一樂章幻想曲(Fantasie)。顧名思義,幻想曲的樂曲結構沒有固定形式。此首樂曲,樂曲一開始即轉調頻繁,先由中提琴安靜地在F調上奏出主題,接著鋼琴主題出現於Ab大調,之後中提琴再演奏B大調的主題。憂愁飄渺的和聲效果,使中提琴內斂優美的旋律愈益迷人。此後,中提琴與鋼琴輪流應答變化過的主題,其節奏複雜多樣,直到樂章尾端抵達高潮。之後,作曲家以重複推移短小主題動機的方式,巧妙地將音樂導入下一個樂章。第二樂章以一段如民歌的簡單主題做變奏,從安靜,飄渺,有些任性,流動,再到熱鬧,而致噴發,接續到第三樂章的開頭。第三樂章剛柔並蓄,令人不禁隨著旋律時而亢奮時而放鬆,中間夾雜著一段奇異的片段,才回到主題,最後以緊湊又興奮的節奏做強而有力的結束。

中提琴│馮啟欣

1999年生,10歲開始學習中提琴,就讀後甲國中音樂班,台南女中音樂班;啟蒙於張莉宜老師(原名張念慈),杜俐誼老師,現師事莊孟勳老師。今年以優異的成績錄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鋼琴協演│陳璿如 老師

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鋼琴合作藝術研究所,師事林瑞萍教授。

演出曲目 │ Programme

上半場:

巴哈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第4號 Bach Six Cello Suites arranged for Viola No.4
亨得密特中提琴奏鳴曲作品11/4 Hindemith Donate for Viola and Piano opus.11/4

下半場:

布魯赫羅曼史 Max Bruch Op.85:Romanz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變奏曲 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33


演出地點│涴莎永華館  (台南市中西區永華一街75號) 

入場方式自由入場